项目实施方案

时间:2024-05-19 15:02:36 项目策划书 我要投稿

项目实施方案(精选)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项目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目实施方案(精选)

项目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健康X县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改创新,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为重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X县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xx年,促进全民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xx年,促进全民健康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健康公平基本实现,人均预期寿命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完善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支持融媒体中心和其他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对全媒体健康栏目、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监管,以及对新媒体平台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评估和通报。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开展健康促进机关、乡村、学校、企业建设。到20xx年和20xx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全面实施《XX省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xx—20xx年)》。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实施重点人群营养干预,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到20xx年和20xx年,成人肥胖增

  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为目标,实施太极拳全民健身计划。以太极拳“六进”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活动,打造以太极拳为龙头的地方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培养太极拳核心骨干队伍,构建县、乡、村三级辅导站为基点、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线,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太极拳健康服务网络。引导群众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实现主动健康。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推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城区“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和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和“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普及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慢性病预防与慢性病非医疗干预机制。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急救体系。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到20xx年和20xx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2.08%和92.2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31%及以上和44.04%及以上。

  4.实施控烟行动。广泛宣传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

  害。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把控烟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强化公共场所控烟和烟草广告监督执法。全面落实税收、价格调节等措施,提高控烟成效。逐步建立完善戒烟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到20xx年和20xx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县卫生健康委牵头,宣传部、发展改委、教育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税务局、烟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等综合服务管理机构及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设立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心理治疗服务的劳务价值。逐步将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到20xx年和20xx年,居民心理健

  康素养水平分别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加大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以及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组织实施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开展装饰装修材料等消费品安全性评价,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加大饮用水工程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力度,保障饮用水安全。到20xx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大力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重视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持续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加大儿科、产科、助产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做好女职

  工劳动保护工作。到20xx年和20xx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3‰及以下和4.1‰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0/10万及以下和9/10万及以下。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实施青年体育活动促进工程。建设健康学校,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联系中小学校制度,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人员和设备要配备到位。建好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保障师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达标情况以“双随机”方式抽检、记录并公布。加入全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加强数据收集利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xx年和20xx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在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职业病专项治理,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技术支撑体系、监管体系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病报告网络,建立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大数据平台。督促企业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法定责任和义务。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加强对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治疗。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等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签约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政策体系。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到20xx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并持续下降。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指导高危人群和患者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全面落实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规范化管理。建立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推进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推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提高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药品、设备和设施。到20xx年和20xx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落实全省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实施方案,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积极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推进县域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降低癌症患者就医负担。加强农村贫困人口癌症筛查,继续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到20xx年和20xx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

  别不低于43.3%和46.6%。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定期检查,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检测肺功能。建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提升基层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到20xx年和20xx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

  (卫生健康委牵头,发展改委、财政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开展血糖筛查行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水平。到20xx年和20xx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以上和70%及以上。

  15.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全面落实检测、预防、筛查、救治救助等各项防治措施,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动员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针对重点群体加强宣传,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降低艾滋病发生率。强化寄生虫病、饮水型氟中毒等地方病综合防治和分类救治,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到20xx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健康X县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统筹负责健康X县行动,指导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落实各项任务。推进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委。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具体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工作任务。

  (二)动员广泛参与。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村)、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各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相关法规、规章,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健康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增强社会普遍认知。大力宣传健康X县行动,加强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项目实施方案2

  暑期将至,做好利用暑期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切实做好利用暑期争取项目、资金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围绕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清醒认识我县与周边县区的巨大差距,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切实把利用暑期工作作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各单位主要领导对暑期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工作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跑办,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凝集各方智慧和力量,积极向上争跑。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争取项目资金的.具体情况,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为争取工作创造积极条件。

  二要突出重点,强力攻坚。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上级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围绕破解瓶颈、借力发展,广泛获取信息,有备而战,以当前发展现实需要为出发点,找准向上争取的切入点,以重大项目引进、政策资金争取等为重点,谋划确定一批有利于破解瓶颈制约、有利于加快要素聚集、有利于城市建设提升、有利于民生改善、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资金、项目,深度谋划包装,确保在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建设、教育卫生、节能减排、旅游开发、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要明确责任,细化方案。目前,县政府已对各部门、各单位向上争取的项目进行了初步筛选,将部分项目列入全县利用暑期重点争取项目计划,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对接方案,明确争取内容、争取对象、保障措施,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等方法,主动出击,沟通感情,争取上级支持,努力扩大全县利用暑期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成果。同时,各部门要积极抢抓河北沿海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首都经济圈规划即将启动实施等重大机遇,捕捉上级重大政策信息和调整动态,及时谋划、包装新的项目,以此赢得上级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四要加强督导,落实奖惩。各乡镇、各部门确定的暑期争取项目统一列入全县谋划和争取项目范围。从7月上旬开始,县政府办公室将对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情况实行每周报告、半月通报(调度)制度,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请主管县长审阅。暑期结束后,县政府将对利用暑期工作进行总结、排队,对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项目实施方案3

  一、修建地点

  村1组、3组、4组、5组。

  二、计划修建内容及费用

  1.3组(原村7组)新建防洪沟(含机耕桥一座),预计费用15万;

  2.5组沟渠扩建(含机耕桥6座),预计费用16万;3.4组桥维修,预计费用16万,

  4.路维修,预算28万;

  共计75万元

  三、工程预算

  工程总体预算75万元,最终以结算审计为准。

  四、资佥来源

  上级部门资金75万元。

  五、项目组织

  项目拟定实施主体为村村民委员会,并成立项目工作小组,由村支部书记王远会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安排,由徐藤禄负责具体施工协调、管理工作。

  六、建设方式

  村民自建。采取由实施主体聘请有资质的人员或以竞争方式确定有资质的单位组织村民进行建设。

  七、建设时间

  3组新建防洪沟;5组沟渠扩建;4组桥维修;路维修,在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八、竣工验收

  项目验收由项目实施主体自检、村级验收、乡镇验收、市级主管部门验收。

  (一)项目实施主体自检。按照项目竣工验收要求先行自检,向项目村提交竣工报告和验收申请,提供验收现场和全套验收资料,并在项目村内公示接受村民评议。公示无异议后,形成自查验收报告,上报村级初验。

  (二)村级初验。项目村申请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现场核实工程量、工程质量、审查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验收后,形成初步验收意见,申请项目镇进行验收。

  (三)乡镇验收。抽调项目领导小组成员、镇纪委等组成验收小组,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开展实地查验,建立验收台账,资料归档成册。完成验收后,形成评估验收工作总结,连同相关资料报送。

  九、管护责任

  项目完工后,由村村民委会负贲管理、维护。

  十、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详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责任主体、建设方式、进度安排、坡工验收、运行管护等内容,确保方案切实可行。

  (二)加强资金监管。拨付资金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规范使用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补贴到户的资金分配情况在本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三)严格工作纪律。一是要严格财经纪律,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严防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的行为,保证建设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二是要严格工作纪律,做到责任落实、工作到位、把关严谨、审核细致,杜绝工作不力、吃拿卡要、循私舞弊、贪赃枉法等现象。对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情况,一经发现,及时上报纪委进行处理;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项目实施方案4

  为推进我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落实工作任务,加强项目管理,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7〕2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17年度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范围

  全省所有县(区、市)内常住人口(包括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和持有居住证的人口),按规定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2017年工作目标

  (一)以县(市、区)为单位,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提高档案使用率。

  (二)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接种工作。

  (三)以县(市、区)为单位,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均保持在85%以上。

  (四)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85%以上。

  (五)以县(市、区)为单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保持在65%以上。

  (六)以县(市、区)为单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到40%和35%以上,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50%以上,全省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保持在284.7万人以上,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84.8万人以上。

  (七)以县(市、区)为单位,严重精神障碍(原重性精神疾病,下同)患者筛查登记率不低于4‰,全省登记信息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8万以上。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将居家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纳入健康管理,在册管理率不低于80%,全省进行随访健康管理的患者人数达到14.4万。

  (八)以县(市、区)为单位,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九)以县(市、区)为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比例达到95%以上。

  (十)以县(市、区)为单位,报告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全省管理患者数3.8万人左右。

  三、项目内容及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40元提高至4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及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具体调整情况如下:一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二是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接种工作,完善建立预防接种证、卡服务并给予相应补助。三是由家庭医生或以其为核心的团队与服务对象开展签约服务。四是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

  (一)规范电子建档,加强信息利用。规范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医疗、体检、随访等情况及时更新电子档案信息,更新信息应尽量在15个工作日内录入,超过30个工作日录入的信息不作为绩效考核与资金拨付依据。规范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信息,准确完整填写录入流动人口现住址和户籍地址,并对流动人口基本信息表进行非户籍标注,加强日常管理。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整合,促进健康档案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有效衔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机制,提高健康档案利用率。

  (二)突出重点人群,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将健康教育融入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落实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利用基层卫生巡诊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平台,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指导,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巩固和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创造条件设置接种点,提高预防接种的可及性。合理安排接种工作日,实行多种方式和分时段预约接种,将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接种服务环境,强化安全注射,有效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及日常查漏补种工作。加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加大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力度,定期开展漏种排查并及时补种。

  (四)加强信息交流,规范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儿童信息交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新生儿出生信息转交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接种门诊),方便其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和预防接种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要求,开展0-6岁儿童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测、生长发育监测评估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将高危儿保健等服务及时转交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五)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各地要积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条件,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按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保证孕产妇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辖区内其他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六)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和身体状况,制订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和工作时间,采取多种形式,有序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老年人必要的体格检查、腹部B超和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并做好检查结果反馈工作,切实发挥体检在疾病筛查和健康指导中的作用,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

  (七)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在全省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通过健康体检、定期巡诊、健康教育等途径,加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和发现力度,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规范提供服务;将慢性病随访工作与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基层卫生巡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相结合,提高规范管理率;根据患者病情,加强生活方式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血压、血糖控制率。

  (八)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将发现并登记在册的居家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纳入管理,做到发现一例、录入一例、管理一例,做到登记信息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协作,加强与街道(乡镇)、居(村)委会联系,建立日常筛查机制,及时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为新发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在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协调下,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专业防治机构、救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信息沟通转接机制,患者出院信息及时转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患者病情相应增加随访次数,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提高病情稳定率。

  (九)做好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明确肺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及乡村两级的职责分工,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发现、报告、推介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对肺结核病可疑者开展痰检、对明确诊断患者开展规范治疗服药督导、复查及病人追踪等随访服务管理。

  (十)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范要求,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做好发现、登记等工作,并按照相关时限及时上报。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病人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等工作。

  (十一)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继续做好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到40%。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人员,加强人员培训。

  (十二)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完善卫生监督协管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推广协管工作信息化,努力提升协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开展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协管服务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充分发挥卫生监督专业机构对协管工作的指导、培训和参与考核作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暂不具备条件覆盖的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协助落实相关协管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覆盖面。

  (十三)开展项目签约服务。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分类管理,对针对居民个体开展的服务项目,采取由家庭医生或以其为核心的团队与服务对象进行签约的方式开展。要将服务对象中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签约对象。通过签约,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突出家庭医生核心作用,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效果。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制订本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签约对象、签约服务的内容、签约及服务的流程、签约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加强工作协调,注重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内容与其他医疗服务内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其他居民个性化服务内容衔接整合,调动居民签约的.积极性。

  四、资金筹集、拨付、结算与监管

  (一)足额落实资金

  2017年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45元的标准,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经费标准为:西部政策延伸县,中央补助36元/人,省级补助6.2元/人,县级配套2.8元/人;非西部政策延伸县,中央补助27元/人,省级补助12.8元/人,县级配套5.2元/人;市辖区,中央补助27元/人,省级补助11.8元/人,设区市配套1元/人,区级配套5.2元/人。赣州市18个县(市、区)均执行西部政策延伸县标准,中央补助资金不足部分由省级财政补足。各地要按照赣财卫指〔2017〕18号文件要求,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二)规范资金拨付与结算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按照“先预拨、后结算”的原则,实行预拨、考核、结算制,结算资金拨付与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县级财政、卫生计生部门,在项目预拨资金到达县级财政1个月内,全额拨付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根据年度项目执行和考核结果结算补助资金。

  2017年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绩效考核后拨付相应资金。村医可承担的服务主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和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不包括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和部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包括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等任务。此项资金的80%部分,依据服务人口数先行拨付给乡村医生,其余的20%部分资金,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算,对于考核结算需要扣减的资金额大于20%部分资金的,超额部分从次年项目拨付资金中扣减。

  (三)强化资金监管

  进一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县级卫生计生、财政部门要完善资金支付方式,按照《江西省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赣财卫[2017]3号)的有关要求,根据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确定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或采取当量法),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拨付资金,不得简单地按照机构人员和支出水平核拨资金。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需方补助、工作经费和能力建设等支出。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挪用。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同时,要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赣府厅字[2017]91号)文件精神,落实相关绩效工资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项目宣传。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宣传,各地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居民知晓率。进一步落实《江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六个一”的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辖区显著位置以适当形式公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政策、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数量和服务方式等,接受居民和媒体监督。

  (二)加强组织管理。各级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组织,完善协调机制,确定管理机构,强化组织实施。进一步落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责任,发挥其在项目绩效考核、人员培训、人群监测、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将专业机构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日常指导与考核纳入项目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中。健全项目进展监测和定期通报制度,实行项目进度月报告制度和季度通报制度。完善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项目工作信息核查,保证项目数据真实,对弄虚作假的,取消机构服务资格,严肃处理责任人员。同时,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乡镇(街道)计生部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制度,乡镇(街道)计生部门将掌握的流动人口基本情况、个案信息定期报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为流动人口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统计流动人口服务情况,定期反馈给乡镇(街道)计生部门。

  (三)提高服务质量。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条件,完善服务功能,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防接种、儿童保健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各地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规范》要求,开展相关业务知识考试活动,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水平。

  (四)加强督导检查。各级卫生计生、财政部门要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要按照职责分工,结合日常工作,对牵头负责落实的服务项目,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并将日常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履行业务指导、培训职责,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督查,县(市、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每季度至少指导1次,督查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评估重要指标之一。

  (五)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制定年度绩效考核方案,考核内容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满意度等情况,强化预防接种等基础性工作,提高其在项目考核中的比重,保证项目工作落实和群众受益。强化县区级的考核主体作用,县级卫生计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每年要对辖区内所有承担项目任务的机构开展一次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工作应于2017年元月15日前完成。省、设区市每年抽查考核,并采取第三方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丰富项目考核形式,设区市的年度考核报告应于2017年2月28日前报省卫生计生委。加大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力度,省级将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对省级考核排位靠后的县(市、区)扣减资金。

项目实施方案5

  根据省农委植保总站的部署安排,20xx年我县被列为省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县,为了切实抓好全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现结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综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根据病虫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创建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基地,将生物防治,生态控害,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组装到综防治技术体系中,并注重相关技术的配套使用和集成创新。以作物为主线,努力组建节能、环保、安全和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逐步加以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大面积示范与推广,为今后全县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总体目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技术到位率达80%以上,防控效果达到9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5%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产品格率达100%,天敌种群数量增15%以上。辐射推广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60%以上,防控效果达到85%,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0%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5%,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内,天敌种群数量增15%以上。

  三、一季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一)、示范地点与规模

  全县一季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以严店植保专业作社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基地,核心示范区规模面积为1300亩,辐射面积为1万亩。

  (二)、示范内容

  1、全程多病虫综绿色防控技术:

  (1)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用吡虫啉、咪鲜胺浸种或拌种,预防稻蓟马、稻飞虱、稻瘟病等。

  (2)科学田管技术:示范区内全面推广应用健身栽培技术,选用抗病品种,理密植,宽窄行栽培,注重田间水管理,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耐)病虫性。

  (3)保护利用天敌技术。一季稻大田7月初前不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控制作用。

  (4)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应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应用井·蜡芽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

  (5)灯光诱杀害虫技术。每40-50亩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害虫。在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傍晚开灯、次日零时关灯。

  (6)总体防治技术。分别于水稻破口期和穗期针对主要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各开展一次总体防治。化学防治药剂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如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肟菌·戊唑醇等。

  2、单一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二化螟(在核心示范区内设置100亩)

  (1)栽培避害技术。推迟水稻播期7-10天,以避开和减轻二化螟主害代的为害。

  (2)科学田管技术。采取全程绿色防控健身栽培技术。

  (3)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应用苏云金杆菌或阿维菌素防治二化螟。

  (4)性诱剂控虫技术。在二化螟主害代蛾期,每亩放置诱捕器1个,内置诱芯1个,每月换一次诱芯,诱捕器应高出稻株10厘米左右。

  (5)灯光诱杀害虫技术。参照全程绿防技术方案。

  (6)科学化防技术。参照全程绿防技术方案。

  稻飞虱(在核心示范区内设置100亩)。

  (1)种子处理预防技术。用吡虫啉浸种或拌种预防稻飞虱。

  (2)科学田管技术。参照全程绿防技术方案。

  (3)保护利用天敌技术。参照全程绿防技术方案。

  (4)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5)科学化防技术。

  四、试验示范主要调查内容及效益评估

  1、主要调查内容:

  (1)病虫发生情况。调查确定示范区内主要病虫种类,对主要病虫发生动态进行跟踪调查记载,并准确抓好监测预警与防控。

  (2)天敌种群数量。定期调查记载3-4种主要天敌种群数量,了解其种群分布与动态情况。

  (3)、作物生长情况:记录作物生长关键期苗情、长势、田间管理方式及天气因子等。

  (4)技术措实情况。详细记载示范区内各项绿防技术的使用时间、覆盖范围、防治对象、实方法及使用效果等数据。示范区内设绿防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区和单项技术(如杀虫灯、性诱剂等关键技术)试验区,定期记载防治对象数量和种群变化,完成与对照区比较的各单项技术防治效果及集成配套技术整体防治效果。

项目实施方案6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局提出的“以品牌、市场、客户为中心,建设高水平、高起点、智能化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工作思路,搭建起以新商盟电子商务系统(以下均称网上订货系统)为核心的卷烟销售网络平台,根据市局工作部署,决定在全市范围实施网上订货。为确保网上订货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建设网上订货系统网站,就是搭建一个烟草行业服务卷烟零售客户、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烟草产销供应链一体的网络社区,把网站建设成为“体验式交易、互动式运作、互助式家园、共享式社区”。开展网上订货工作也是促进行业营销模式优化升级,构建面向消费者营销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增强网络软实力,实现向现代流程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总体目标

  依托网络平台整合卷烟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户资源,构建工、商、零“三位一体”共同面向市场的卷烟营销体系,实现20xx年内网上订货面达到40%,以后逐年以至少10%的速度增加,争取20xx年网上订货面到达85%以上,其中城市(指县城区以上)零售客户网上订货面达到90%以上。

  三、组织机构

  市局(公司)成立网上订货项目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网上订货系统在各单位的实施部署及各项工作的开展。

  主任:

  副主任:

  根据工作内容,下设四个项目工作组:营销网建组、信息组、配送组、实施组。

  营销网建组:

  信息组:

  配送组:

  实施组:每个县(区)公司为一个实施小组,共八个实施小组。

  四、工作内容

  自方案下发之日起,网上订货项目全面启动。项目实施工作在市局(公司)的统一领导下,以营销中心、网建办、信息中心、配送中心和各县(市、区)局(分公司)为组织单位和实施单位,逐级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基础模式准备

  由营销网建组全面负责。在整个营销业务体系内,网上订货系统是我们与工业公司、零售客户以及消费者之间交流的前端系统,营销系统(V3系统)则是支撑网上订货系统的后端系统,二者必须有机结合。因此,除了进行网上订货系统本身建设之外,还需要对现有的营销系统进行相应的功能扩充和完善,并对部分关键业务进行梳理。

  1、零售客户基础信息

  根据国家局中烟销网【20xx】52号文件要求,按照《零售客户基础档案信息表》(详见附表)重新梳理零售客户信息,确保零售客户信息齐全。

  2、零售客户分类

  网上订货系统是依据国家局42种分类来制定零售客户紧俏卷烟差异化投放策略,并设定相应的零售客户商品限量。

  3、货源供应策略

  网上订货系统是在国家规范的要求下开发的,实行均衡科学供货,卷烟投放要做到时间均衡、对象均衡、品牌均衡,同一供货周期中订货的`零售客户要公平一致。也就是说货源策略需要按照零售户策略等级和订货周期来进行制定,且在同一周期内保持一致。考虑到目前货源计划和实际操作,为此我市当前货源供应策略模式需要调整成,根据客户级别“周策略、次周生效、个性补充;月总量,次限量”的模式,实现公平、公正、均衡投放。

  (二)信息准备

  由信息组全面负责。需要做好前期测试系统的搭建,软件操作的培训,软件的维护,技术的支持等工作。

  (三)配送协同

  由配送组全面负责。配送部门协同作业的相关工作。

  (四)项目实施

  由各个项目实施小组分别落实各自辖区的网上订货推广工作。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上,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

  1、准备阶段(2月15日—3月5日)

  (1)建立项目组织

  明确项目实施方,并建立项目组织,落实项目人员;并召开项目启动会。(营销网建组)

  (2)业务需求确认

  确认网上订货模式,梳理业务,确认业务需求。(营销网建组)

  (3)测试环境搭建和重点培训

  搭建网上订货的测试环境。(信息组)

  对项目组人员进行先期重点培训。(信息组)

  (4)零售客户摸底(营销网建组、各实施小组)

  进行零售客户调查,审核零售客户开展网上订货的条件,确定网上订货试点零售客户名单。

  (5)营销系统配套改造(营销网建组、信息组)

  确定营销系统配套改造内容,包括关于客户分类、货源供应策略调整、呼叫系统改造等,提报软件开发单位进行配套改造。

  2、测试阶段(3月6日—3月15日完成)

  (1)方案制定(营销网建组和信息组)

  制定《卷烟零售客户网上订货入网工作流程》、《卷烟零售户网上订货工作流程》、《网上订货工作职责》、《网上订货考核办法》《营销策略编制管理办法》。

  (2)系统部署(信息组)

  在前期搭建的软硬件平台上,完成网上订货系统省级应用系统的部署。主要包括:接口调试:按数据接口方案的要求,完成网上订货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调试,保证接口运行正常,数据传递及时,准确;数据准备:完成数据准备,并在检察无误后,初始化到网上订货系统中准备进行联调测试;联调测试:完成省份站与中心站联调测试;数据初始化:完成数据准备,并在检察无误后,初始化到网上订货系统。

  (3)系统培训及测试账号开通

  对全市营销人员及试点客户进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均能熟练掌握系统;(营销网建组和信息组)

  在系统中开通零售客户账号、客户经理等账号,并向网上订货零售客户发出密码信,测试零售客户分成多批上线。(信息组)

  (4)确认测试

  进行网上订货系统试点确认测试,清理系统中垃圾数据,准备好业务数据,确保网上订货系统试点成功上线。(信息组)

  (5)测试运行

  通过一周时间对测试系统的运行,发现并解决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所有项目组)

  (6)问题分析

  从零售客户使用、系统运行、项目组织、客户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总结,并完善相关方案及文档。(所有项目组)

  (7)网上订货宣传准备

  编制网上订货宣传册。(营销网建组、信息组和各实施小组)

  3、运行阶段(3月16日正式启动)

  (1)数据准备(信息组)

  完成数据准备,并在检察无误后,初始化到网上订货系统中。

  (2)开通正式零售客户账号(信息组)

  在系统中开通零售客户账号,并向第一批网上订货零售客户发出密码信,零售客户分成多批上线。

  (3)正式运行(3月20日起,所有项目组)

  系统正式运行。

  (4)客户服务(实施组)

  组织好相关人员,做好零售客户使用过程中的服务工作。

  (5)系统维护(信息组)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网上订货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确保网上订货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注重规范。由于网上订货属于一种全新的卷烟营销模式,整个工作涉及产销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在推行网上订货工作的过程中,各单位(部门)要切实通过制度和政策措施,保障和维护零售客户的法定经营自主权、产品选择权、信息知晓权和正当收益权,规范与零售客户之间的关系,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3、总结经验。各单位(部门)要注意总结在推广实施网上订货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及时上报有关材料,加强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项目实施方案7

  一、项目概述

  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高产且品质优良的农产品种植方案。该方案涵盖了农作物的科学种植、土壤肥力调节、病虫害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旨在提高作物的单产和品质。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现有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内容

  本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科学种植:该方案将以科学的种植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和品质。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栽培方式、切除方法、施肥等方式,提高作物的'成活率和产量。

  2、土壤肥力调节:本项目将实施有机肥料的施用和土壤改良工作,以维持和增强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品质。

  3、病虫害预防和治疗:本方案将开展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减少病虫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三、实施步骤

  1、项目策划:确定种植区域、农作物品种、种植密度、种植布局等。

  2、土壤改良:采取有机肥料施用、土壤深耕、石灰调节酸碱度等方法来改善土壤肥力和质量。

  3、科学种植:按照科学种植技术,采取整地、平整、排水、埋管、选种、施肥等方法来种植农作物。

  4、病虫害预防和治疗: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防病毒、防虫害、防草害等方式,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5、管理与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每天在农田里巡视农作物长势、农药草药、化肥用量等情况,对农田进行管理和维护。

  四、实施效果

  本项目实施后,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每平方米产量可提高15%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2、农作物品质显著提高:风味更佳,口感更好,深受市场青睐;

  3、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种植本项目农作物,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推动。

  五、预算和资金来源

  本项目的预算和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补助、企业投入、银行贷款等方面。具体的资金规模依照实际情况确定。

  六、项目管理

  1、项目组成:由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农田管理人员、农田技术人员等组成。

  2、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链。

  3、项目推广:加强宣传和推广,在其他地区进行试点和推广。

  七、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依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项目实施计划,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本项目的推广和实施效果,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方案8

  为进一步巩固我区殡葬改革成果,改善我区殡葬服务环境,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按照地委、行署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区局“两会”精神,对殡仪馆软硬件改造进行提档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区局“两会”精神为指导,以强化殡葬事业公益性为目标,以满足我区百姓对殡葬公共服务的需求为宗旨,全面规范殡仪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我区殡葬服务业更好发展。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20xx年底实现以下4项工作目标:

  1.殡仪馆整体维修;

  2.通往殡仪馆的道路升级改造;

  3.加强殡葬管理,提高殡葬服务质量;

  4.积极推行节地生态葬法。

  三、保障措施

  (一)殡仪馆整体维修(20xx年1-10月底)

  为切实改善殡仪馆的基础条件及环境建设,20xx年区政府将对殡仪馆进行整体维修。具体步骤如下:

  1.完成殡仪馆整体改造维修的规划设计工作(1-5月底);

  2.完成全部的维修改造任务(6-10月底);

  3.维修改造的内容包括:办公区、瞻仰区、停放区、火化区,祭奠区以及骨灰寄存区等整修和粉刷;殡仪馆院里路面整修;殡仪馆院里绿化工作。

  (二)升级改造通往殡仪馆的道路(1-10月)

  由于从主路至殡仪馆的道路年久失修,路面不平,交通不便,20xx年区政府拟对主路至殡仪馆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具体步骤如下:

  1.完成路面升级改造的规划设计(1-5月);

  2.完成林碧公路主路至殡仪馆1.5公里的道路升级改造任务(6-10月)。

  (三)加强殡葬管理,提升殡葬服务质量(贯穿全年)

  为了加强对殡葬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殡葬服务质量,真正实现方便百姓、服务百姓的宗旨,20xx年我区殡葬事业将重点加强以下几项管理工作。

  1.坚持殡葬机构设施国有化。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我区殡葬机构设施全部实行国有化,包括设备、设施、房舍、墓地、车辆等等,全部归政府所有,不存在租赁和售卖现象。殡葬机构由政府定编定岗定人,殡葬设施由政府投入政府购买政府所有,殡葬工作由政府主导,民政管理,部门监督,殡葬服务中心负责经营;殡葬服务中心对所有墓穴要建档管理。

  2.严格监管殡葬收费。殡葬服务中心所有收费必须经过民政部门和物价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增设服务项目,不得随意调整收费标准,不得增加百姓负担。民政部门将会同监察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在此基础上,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切实加强环境治理。殡葬服务中心要对遗体火化区、骨灰寄存区、祭扫区、停车场、休息室以及工作区等进行更好地管理,确保各个区域物品摆放有序、卫生干净整洁、制度健全规范、管理井然有序。

  4.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殡葬工作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理解死者家属的心情,殡葬领域的所有工作者,在服务群众时,一定要做到快捷、文明、细致、周到;另外,要对现有坟墓进行建档登记,标注死者有关信息以及死者家人或亲属的联系电话。

  5.巩固“四项基本服务”收费减免工作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2017年开始,我区“四项基本服务”收费已经全部减免,20xx年,我们将继续巩固这一工作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好便民利民的政策,确保国家和省地以及我区的各项惠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真正实现关心民声、体贴民情、实现民意的最终目的。

  (四)推进殡葬改革,倡导节地生态葬法(贯穿全年)

  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殡葬势在必行,对于我区而言,推进殡葬改革,倡导节地生态也是大势所趋。在推进殡葬改革方面,20xx年,侧重做好3项工作:

  1.规划节地生态安葬区。在现有公共墓地范围内,规划确定节地生态安葬区,划定区域,挂牌指定,推进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条幅,会议学习,印发宣传单等方式,号召各镇政府积极宣传文明殡葬的深远意义,引导居民群众提倡厚养薄葬理念,治丧仪式不搞攀比、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在丧事活动中开展封建迷信活动,警惕封建迷信祭品的“精神污染”,大力提倡家庭追思、鲜花祭奠等绿色低碳祭祀方式,对“纸人、纸马”等封建迷信祭品予以制止,以节俭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

  3.制定文明殡葬的鼓励政策。结合上级要求,针对我区实际,参照其他县区做法,制定呼中区文明殡葬的激励和奖励办法,以此推动我区殡葬改革深入开展。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成立全区殡仪馆软硬件改造升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民政局主任科员杨晓兼任。

  组长:张平峰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高希贵区民政局局长

  杨晓区民政局主任科员

  成员单位:区纪委监委、宣传部、统战部、民政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发改局、资源科、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卫健局、呼中镇、呼源镇、碧水镇宏伟镇。

  (二)加强部门协同配合。

  民政部门:负责牵头做好殡仪馆软硬件提档升级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指导殡葬服务单位做好自查排查等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加大支持力度,在殡仪实施建设和殡葬改革工作推进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依法加强对丧葬用品市场的管理,清理、整顿、规范丧葬用品,净化丧葬用品市场,查处无证经营殡葬用品行为,配合搞好殡葬综合执法工作。加强对集中治丧点和人员聚集用餐的`食品安全检查和监督,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重点加大殡葬服务收费行为的监管力度,切实遏制乱收费行为。

  公安机关:负责加强出具非正常死亡人员死亡证明的管理,依法查处丧事活动中违反治安管理、运尸车辆管理等违法行为。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做好殡葬事业向上争取投资项目情况建议方案的编制,项目规划的申报和推进落实等工作。

  统一战线部门:负责依法规范宗教活动场所建设骨灰存放设施等行为。

  自然资源、林业部门:负责依法保障纳入规划的殡葬设施用地需求,及早研究公墓和其它设施的林地报批手续。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依法指导支持火化机环保改造,强化殡葬活动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公墓建设中的生态保护。

  住建(城管)部门:负责依法加强殡葬设施项目的规划管理;加强城乡规划的制定和殡仪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及执行情况的监督;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焚烧冥币、祭品的治理力度。

  卫生部门:负责纠正和查处医疗机构非法开展殡仪服务等行为,指导殡仪服务机构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策划宣传好相关殡葬政策法规,及时曝光违反殡葬制度的人和事,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联合执法方式,对突出问题予以清理和查处,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纪检部门:负责监督各成员单位的履职情况,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将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分。

  (三)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领导小组要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对既定目标要督促如期实现。要不定期组织检查和抽查殡葬各个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广泛建立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开辟互动途径,增强群众参与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项目实施方案9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镇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xx镇政府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期限:一年(20xx年)

  实施单位:xxx

  二、项目背景

  略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观蒲农场移民点道路建设。新建观蒲农场至观蒲五组道路1公里、桥涵2座;

  2、横沟新四组移民点人畜饮水改造。新建50立方米高位水塔1座,铺设管道1.5公里;

  3、中沟村移民点水塔建设

  新建40立小型水塔1座;

  4、xx村移民点水利设施建设

  改造原有机井1眼,配套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2公里,新建“U”型渠道2公里。

  四、实施期限及步骤

  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一年(20xx年)。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由有关各村分别负责实施,争取于年内完工。

  五、投资概算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55.9144万元,其中观蒲村道路建设19.9144万元,横沟新四组人畜饮水改造13.5万元,中沟移民点水塔工程4万元,xx移民点水利工程建设18.5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22.9144万元,申请国家扶贫资金33万元。

  项目投资概算见后附投资概算表。

  六、项目效益分析

  本项目投资意义为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将使各移民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移民点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设施环境,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劳动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这将推进我镇及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七、项目管理

  项目获得批准后,将在项目建设上执行“四制”管理,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贯穿始终,严格执行。在项目的资金管理上保证做到专款专用,项目管理单位、承担单位将对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保证资金安全使用,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工作。

  xx水利站负责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技术设计,并负责完成观蒲村道路路基实地测量。市农林局和xx镇政府作为项目主管单位,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组织项目验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格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做到“三到位”即资金到位、建设到位、服务到位。

项目实施方案10

  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健康中国20xx”规划纲要》及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和文旅发展大会精神,推动健康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7〕30号)及《“健康四川20xx”规划纲要》《四川省康养旅游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四川实际,提出进一步推动健康旅游发展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健康旅游广阔融合发展空间,满足人民健康旅游消费需求,推动健康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四川”注入新动力,培育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导向、市场驱动。政府加强对健康旅游的规划引导,提高健康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坚持文化传承、持续发展。把健康旅游作为促进四川健康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健康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促进健康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特色发展、品牌提升。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各地健康旅游发展重点任务,通过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健康旅游领域知名品牌,塑造产品核心价值。

  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试点建设,打造一批以提高供给能力、培育消费市场、优化政策环境为主的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休闲养生健康旅游品牌典范。继续有序稳步推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发挥四川医疗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创建集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康复保健、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医疗旅游服务贸易示范区,培育中医康养、口腔、医美等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及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力争将四川打造成为全国医疗康养旅游目的地。

  到20xx年,全面形成“医、康、养、健、智”五位一体的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健康旅游繁荣发展,人民健康及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健康旅游产业强省和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健康旅游发展布局。

  围绕“5+1”现代产业体系和服务业“4+6”重点产业培育方案,根据“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统筹全省各地健康产业资源,全面优化我省健康旅游产业布局,着眼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聚集,强化区域协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大批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优势明显的健康产业集群。

  (二)丰富旅游产品升级消费业态。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优化配套体系,完善健康旅游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架构,提高旅游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打造多元化旅游消费产品,全面提升健康旅游消费供给。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有机融合、错位衔接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1、开发高端医疗旅游产品。依托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发展高端医疗、精准医疗、消费医疗,积极打造医疗旅游全产业链,重点开发疑难疾病诊疗、辅助生殖健康、中医保健理疗、整形美容等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社会医疗服务,完善国际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打造集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实体型现代化国际健康服务园区,支持国际医疗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景区与医疗机构合作,将健康管理模式引入到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中,帮助游客完成寻名医、挂号及病后康复等一系列整体健康管理,实现“健康管理+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医疗康养旅游新模式。

  2、开发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以我省知名森林康养项目、旅游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为载体重点开发森林康养、中西医医疗养生、美食养生、道教养生、藏药浴养、茶道养生、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养生、阳光冬暖养生度假、禅养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风景旅游区设置连锁门诊部开展医疗与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体验、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路线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推广针灸、推拿、足浴及刮痧等系列化的中医理疗项目。继续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巩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交流,拓展海外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务。抢抓我省新冠疫情后健康产业转移升级机遇,构建“研发、生产、治疗、康复、生活、养老”一体的阶梯发展态势。有效整合民族医药与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藏传佛教、历史文化、民间民俗等资源,壮大四川民族医药文化旅游产业。

  3、开发健康文化旅游产品。结合我省丰富的佛、道、长寿、茶道等养生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四川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加速现代中医药发展,推进“三个一批”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主题鲜明、业态聚集和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园区。利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等资源,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体验产品,鼓励景区在旅游功能和旅游活动体现中医药文化元素,通过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内部装饰、景观小品、环境设计、名称意象等方式,形成文化度假旅游氛围,支持各旅游景区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开发旅游度假区、养老社区、康养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

  4、开发融合型健康旅游产品。依托我省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及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开发多向融合的综合型健康旅游产品。鼓励健康旅游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体育运动等有效融合,创作一批健康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与科技、教育结合,支持国家级及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开展中医药健康研学旅游,鼓励我省生物技术等机构开展公益性研学旅游活动、企业开展科技旅游。支持康养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与体育相结合,抢救、挖掘和弘扬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运动健身项目,鼓励地方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中医传统运动健身休闲产业。

  (三)加快产业集群集聚成型。

  1、做强产业发展载体。指导地方依托当地药材资源、制造产业、医疗服务、科技研发等优势,以健康旅游为统筹,以产业融合为特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鼓励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支持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健康产业园区实施景观化工程,完善旅游功能,形成一批国家(省)级健康旅游品牌。

  2、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深度挖掘我省历史名医文化、藏羌彝医药文化、彭祖长寿文化及道教、佛教等养生文化,开发中医药观光、文化体验、特色医疗、疗养康复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在继承“道教养生、佛教养生、长寿文化、阳光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基础上开发“日光、水疗、地热、温泉”等特色健康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及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线路。通过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合理发展健康乡村旅游。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满足更多游客对新时代旅游的需求。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名企、名品、名牌、名区联动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品牌营销,支持健康旅游景点在农业、旅游、卫生等多领域申报创建品牌,支持品牌中医药健康企业在制备工艺、临床用途及包装等多方面申请国内外专利。鼓励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与认证。以名优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生产企业为核心和支点,将企业名牌驱动和区域品牌打造结合起来,构建形成品牌优势产业和知名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与科研团队开展朝向旅游应用的'源头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健康旅游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水平。

  (四)创新健康旅游发展模式。

  1、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鼓励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引入“治未病”新业态,发挥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的服务技术指导作用,对景区“治未病”服务进行推广、培训等。鼓励兴办养生保健机构,鼓励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与景区合作。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在人才、管理、服务、技术、品牌等方面建立协议合作关系,允许公立医院根据规划和需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景区医疗养生保健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合作。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景区开办中医传承工作室、门诊部及诊所。

  2、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放大我省健康产业转移升级机遇,协调具备条件的市(州)承接部分行业,构建“治疗、康复、生活、康养”的健康旅游阶梯发展新态势。鼓励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中华老字号名店、博物馆等依托品牌优势发展旅游,鼓励医疗机构自主经营健康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旅游景区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开展全权委托管理、特许经营、加盟经营、协助管理、投资参股管理等多元经营管理模式。

  3、创新营销宣传模式。将健康旅游列为全省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工作重点,积极运用现代媒体营销、中介机构宣传、举办或参加健康旅游博览会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我省国际知名健康旅游目的地形象。探索举办四川康养旅游文化节,策划“四川十佳康养旅游地”评选、“四川康养旅游免费体验者”等活动。探索发布康养旅游指数,有效引导游客消费。

  (五)培养健康旅游人才队伍。

  加强健康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开展梯度培养模式,职业化培养健康旅游高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有效充实健康旅游发展的内涵,提升新时期健康旅游发展水平。依托省内著名的医疗、教育机构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和后备支持,打造全国健康旅游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依托我省高层次中医药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医药院校等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专业化的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专家人才库,支持旅游院校与中医药院校合作,联合培养复合型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部门协作机制。

  依托健康四川行动推进委员会,建立四川省健康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品牌培育、政策研究,加强统计监测工作,健全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各市(州)要强化部门协作,齐抓共促,共同推动健康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开展试点示范建设。

  联合文旅厅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选择具备较好发展基础,布局科学合理,聚集到达一定规模并具备区域特色优势,地方政府资源高度支持的地域,打造一批典型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一批健康旅游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三)建立投融资引导机制。

  建立健康旅游项目库,筛选确定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统筹省级现有资金渠道扶持全省重大健康旅游项目。加大健康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政府扶持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健康旅游开发建设,建立健康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健康旅游在建项目动态管理,确保落地见效,为投资长期增长提供后续动力。

  (四)健全政策标准体系。

  强化政策研究,加大对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市场准入和行业规范建设,制定出台健全健康旅游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逐步建立一套“1+N+M”(“1”指健康旅游,“N”指医疗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养老旅游、温泉旅游、生态康养旅游等,“M”指按摩、足浴、针灸等)标准体系,指导规范各类健康旅游活动,开展统计监测,不断提升我省健康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项目实施方案11

  为贯彻《吉林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传染病报告与处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版)》等法律、规范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规范报告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开展辖区传染病信息管理,分析、处置传染病疫情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疫情处理,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能力达到100%,直报率达到80%,无传染病疫情漏报、迟报发生。落实社区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建立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警机制和基础档案管理。

  (二)年度目标

  1、**年底,各县(区)重新统计登记辖区内所有依《传染病防治法》承担传染病发现、报告、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传染病报告人员的基本信息,作为日常管理的基线数据,登记率100%。

  2、对辖区符合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授予用户权限,各类用户进行档案登记,管理率100%。

  3、传染病报告机构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配置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辖区传染病报告机构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开展日常工作。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能力达到100%,直报率达80%,无传染病疫情漏报、迟报发生。

  5、落实社区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建立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警机制和基础档案管理,对传染病患者及时登记、上转、追踪,疑似传染病患者转诊率达到100%、追踪率达到100%、转诊到位率≥90%。

  6、对重点传染病实施社区管理,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达到70%以上;DOTS策略覆盖率100%;结核病患者系统管理率达到95%及以上;新涂阳患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95%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年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实施。

  (一)传染病报告机构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时,应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1、培训

  定期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每年对辖区社区(乡村)医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每月例会时以会代训形式对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组织医生参加县(区)级卫生部门开展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培训。

  2、发现、登记

  填写门诊日志及入、出院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并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3、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的单位,使用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按时间及病种顺序整理归档,作为本单位报告传染病的业务依据。未开通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的单位,视疫情具体情况按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在《传染病登记本》上记录报出卡的基本信息,作为本单位报告传染病的业务依据。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和补报工作。

  4、处理

  (1)病例转诊。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疾病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疾病控制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5、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管理。协助做好辖区结核病、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协助疾控部门做好重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随访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护措施、消毒隔离技术、疾病症状早期识别等宣传教育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登记管理。对辖区内所有依《传染病防治法》承担传染病发现、报告、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传染病报告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形成日常管理的基线数据库,登记率100%;对辖区符合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管理权限规定》(试行),授予用户权限,各类用户进行档案登记,管理率100%;

  2、培训与指导。形成分级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市级负责对县(区)级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县(区)级开展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面对面现场指导,每年至少督导检查两次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督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辖区乡村医生的面对面指导。通过网络监视及时指导辖区传染病报告机构准确报告传染病相关信息。

  3、考核。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试行版)及卫生部和我省卫生厅关于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方案组织全市各级传染病报告工作考核,结果全市通报。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信息审核、指导信息订正、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分发、信息交流、资料保存等工作。

  5、按照属地化管理和分级管理原则,依据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做好疫情处理,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属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按其要求处理。

  三、项目组织领导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技术指导、监测工作和效果评价,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控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业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划拨的依据。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核付及监管工作。

  四、实施时间

  **年3月1日至**年10月30日。

  五、项目督导与评估

  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操作、知识问答、入户走访等方式,由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相关业务部门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版)》及本实施方案要求对辖区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各县(区)可根据本地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实际,在组织完成本实施方案工作基础上,制定本地具体工作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1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xx〕23号)、省政府《关于强化全省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的意见》(粤府〔20xx〕6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关于我省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粤委办发电〔20xx〕70号)精神,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推动殡葬改革,省民政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实施“长青计划”。结合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作出的“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部署,不断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推动殡葬改革发展。

  二、目标任务

  自20xx年起至20xx年,全省各级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基本殡葬需求,力争在“推进火化设施改造升级”、“优化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规划建设”、“移风易俗,鼓励树葬、海葬”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推动殡葬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先行先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

  (一)推动殡仪馆(火葬场)节能减排。推动全省各殡仪馆(火葬场)淘汰落后的基本殡葬服务设备,真正发挥殡葬改革对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促进作用。到20xx年,各殡仪馆(火葬场)全面完成加装火化设备尾气处理装置,火化设备有机污染物排放值达到国家限定标准;其他殡葬设备基本满足殡葬公共服务需求,并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二)推进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到20xx年,全省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布局更加完善,服务覆盖面更广,较好满足群众存放骨灰及拜祭需求。

  (三)推广树葬区和海葬纪念设施建设。到20xx年,全省各市、县级基本建成永久性树葬区,定期或不定期免费为群众提供骨灰树葬服务活动;在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海滨地区建立海葬纪念设施,为亲属提供缅怀追思场所。

  三、资助原则

  (一)公开公平,合理分配。省级项目资金总量和资助标准条件全部公开,每年资助的项目统一在相关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集中投放,重点突出。省级资金资助项目必须为20xx年以后新实施的项目,突出重点,不搞平均主义。优先资助加装火化设备尾气处理装置和新建的公益性骨灰楼堂建设,以及独立建设的市、县级树葬区或海葬纪念设施。适当资助一些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新建公益性生态公墓。对申请补助购置火化机或其他节能环保型殡葬设备的,要充分考虑其现有殡葬服务设备能否满足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避免资源闲置浪费。重点对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及江门恩平、开平、台山的建设项目予以资助。对省级资金已予以资助的项目,不再重复资助。

  (三)以奖代补,鼓励先进。实施“长青计划”的资金投入,以市、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为主,项目完成后省级项目资金予以奖励补助。

  四、奖补项目

  (一)殡仪馆(火葬场)节能减排项目。

  1、加装火化机尾气处理装置;

  2、购置节能环保型平板火化机;

  3、购置其他节能环保型殡葬设备。

  (二)生态节地殡葬设施建设项目。

  1、建设公益性骨灰楼(堂);

  2、建设公益性生态公墓;

  3、建设市、县级永久性树葬区或海葬纪念设施。

  五、申报办法

  (一)申报程序和时限。

  省级项目申请采取自下而上、择优推荐、逐级申报的方式,由殡仪馆(火葬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或其他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提出奖补申请。具体申报程序、申报时限,以每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联合下发的省级专项资金申报通知要求为准。

  (二)申报材料。

  1、民政、财政部门联合申请专项资金文件。

  2、与项目内容相关的材料:

  (1)属加装火化机尾气处理装置或购置节能环保型平板火化机的,提供本殡仪馆现有全部火化机的情况,以及与设备销售方签订的项目(产品)购销合同书或中标通知书。已完成项目申请奖励的,还须提供具有相应资质环保监测机构出具的火化机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油式火化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GB13801-20xx)二级以上标准的监测报告。属购置节能环保型遗体冷藏柜、运尸车的,提供本殡仪馆现有全部遗体冷藏柜或运尸车的情况,以及与设备销售方签订的项目(产品)购销合同书或中标通知书。

  (2)属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骨灰树葬区建设或海葬纪念设施建设的,提供项目服务覆盖范围、项目建设审批手续和设计图纸。已完成或已动工建设项目申请奖励的,须提供已完成的`项目实体照片或已动工建设的照片。项目建设选址邻近村庄的,还须提供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意见书。

  (3)项目计划和资金预算(投入)、本单位自筹资金和市、县财政资金或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投入)情况。

  六、实施要求

  (一)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长青计划”,是推动殡葬改革、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把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要对“长青计划”建设项目予以重点保障。

  (二)科学合理规划。各地要按照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当地殡葬设施建设规划,科学制定20xx-20xx年实施“长青计划”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建立“长青计划”项目库,并择优排序,分年度申请省级专项资金奖补。

  (三)加强检查监督。各地要加强项目管理,不断完善项目申报审批、组织实施、验收登记、绩效评价等制度。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规范资金管理程序,保证项目资金按时足额、专款专用于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检查,推动“长青计划”按时保质完成。每年7月15日和次年1月15日前,各地要汇总向省民政厅报送“长青计划”资助项目截至6月底和上年度12月底的执行情况信息。

  (四)扩大宣传影响。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实施“长青计划”的典型做法及成效、宣传推动殡葬设施节能减排和推行生态节地安葬的意义。通过宣传,扩大“长青计划”的影响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殡葬改革发展。

项目实施方案13

  一、项目背景

  上游工业园梨园社区成立于20xx年12月,位于蓬溪县城南部,距县城2.2公里。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户1423户、4032人,梨园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每年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空巢老人数量增加。据梨园社区20xx年统计,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31人,占总人口的8.2 %;其中空巢老年人56人,孤寡老人16人,留守儿童26人。通过开展座谈会、走访,家居安全项目组了解到辖区内居家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年人安全知识缺乏,身体机能较差,特别是遇到意外伤害,抵抗能力不足;二是老年人中的诈骗案件多发,老年人防范意识不足,容易被骗;三是空巢老人,他们由于子女外出而独居、寡居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产生孤独、抑郁、摔伤等意外伤害;四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无瑕照顾,祖辈抚养,大多溺爱,从而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伤害。梨园社区属于城乡结合地,由于居民区附近工厂较多,流动人口较多,人员比较复杂,加之青壮年经常不在家,家里儿童和老人居多,防盗意识浅薄。加之居民的安全意识不够,麻痹大意,警惕性欠缺,从而给小偷留下了作案的机会。自20xx年以来,小区共发生盗窃案 起,其中车辆被盗 起,入室作案 起。这些案件的发生直接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社区部分居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困难,居住的房屋主要以木板、土坯240mm厚砖墙为承重结构,以油毡或石棉瓦为屋面材料的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且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

  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欠缺,失修严重;水、电、气各种管线零乱老化。给居民居家生活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

  二、组织领导小组

  组 长:徐正源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副组长:王国成 住建局纪检组长

  银希光 房管局副局长

  陈钰麟 梨园社区主任

  成 员:杨 淮 玉泉派出所所长

  夏小玲 电力公司纪委书记

  卢 妍 团委书记

  胡根元 自来水公司总经理

  颜秀琼 梨园社区工作人员

  杨建敏 港华燃气安检服务部副经理

  岳 松 民政局救助中心主任

  三、项目目标

  为有效遏制和减少居家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的诸多伤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让人人都享受安全与健康的权利,特成立居家安全促进项目。通过居家安全项目的实施,加强居民防盗意识,加强防盗设施,加强治安管理,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

  四、项目计划

  通过居家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让老年人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资源,通过志愿者对空巢老人提供心理疏导、义务服务。通过普及安全知识、提升老年人身体机能、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使老年群体伤害数量降低10%。提升老年人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对老年人的心里健康进行干预,全民健身活动,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社区公共服务实现上门服务,降低老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风险。

  五、干预措施

  1、建立安全社区创建宣传栏、橱窗、板报,对居民进行各种安全知识宣传,使居民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增长居民伤害预防常识。请民警作防盗、防骗知识讲座,加强居民防范意识。

  2、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主要以居民火灾如何报警和火场逃生、就地自救、灭火器使用、易燃物品存放为重点内容。

  3、针对社区内“孤、老、残、弱”家庭,由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实行“一帮一”帮扶,切实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避免伤害发生和人员伤害,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孤单。对每一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进行“心有所爱、身有所护”的帮助。

  4、对空巢老人上门服务,一些老人因子女工作、事业等原因不能常年与老年人同住,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老年人也易在精神上产生孤独、抑郁、烦躁等不良的心里状况,项目组联合社区居委会对辖区空巢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并开展陪伴和聊天等活动,

  对老年人在生活上给予关爱。

  5.社区组建治安联防队,每天巡逻 4-5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明身份人员要严加盘问并及时报告派出所;

  6、对危旧房的拆迁,综合整治管理。根据居民需求,确定管理模式,争取实现对新建小区的统一管理。配置环卫设施、设置门卫,合理配置小区绿化等配套设施。对道路的平整。对小区公共道路进行整治,公共道路、消防通道畅通,路面平整,楼道无杂物堵塞。

  7、对小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合理规划停车位并归点停放。

  8、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要切实加强对小区的管理,建设社区网格化服务工作站,实施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居民诉求,宣传党委政府政策,加强小区服务平台。

  六、工作要求

  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居家安全是创建安全社区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

  家居安全促进项目组 20xx年7月15日

项目实施方案14

  一、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名师大课堂光盘和网络等优质教育资源,有用增进优质教学成果的使用和共享,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立足我校教师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坚持学、研、用相结合,以勉力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加强课程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在师德修养、新课程理念、课程革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能力、小学学科教学素养与教研能力、专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名师大课堂光盘和网络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网络进修能力及交流与分享的能力。

  2、通过远程网络研究和在岗实践,指导老师xxx结合,学以致用,学会复杂性专业思考,积极改进教学工作,撰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名师点评稿、教案、教学反思、教研论文等积累优质资源。

  三、培训内容

  本项目的基本内容为:名师大课堂光盘进修、网络课堂观赏等

  四、培训形式

  集中组织进行光盘研究和个人进入网络研究

  五、培训步骤

  本项培训项目时间为一学年,会合组织光盘和网络进修,撰写进修心得。

项目实施方案15

  一、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文化层次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教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

  前几年,由于高校招生人数过少,总体招生人数欠缺,以赢利为目的的民办高校纷纷成立,这些高校进行市场化运作,主要通过广告宣传进行招生,广告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效应,民办高校一时辉煌无限,但今年来,随着国办高校的不断扩招,落榜生自然减少,影响了民办高校的生源,一些曾经辉煌无比的`民办高校,现在则面临着生源紧缺的尴尬。同时,公办大学也越来越注重自身发展,为树立高校形象,扩大招生规模,逐渐加大了广告投入。因此,高校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逐步转化,优胜劣汰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此背景下,邮政局可利用高校招生工作做好营销文章,使用全省中学数据库信息进行高校营销,同时借助自身强大的投递网络渠道,本着双赢的合作态度,从“招生简章”和秦皇岛版“招生与报考本册式中邮专送广告”两方面入手进行业务公关。

  二、营销方案

  1、 面向高校全方位宣传全省中学数据库信息,引导客户进行招生简章发寄,提高发函数量。

  2、策划制作较高档次的秦皇岛版“招生和报考”本册式中邮专送广告。可以细化版面,内容分为“名师名校”“热点评说”“备考指南”等栏目,探讨高考新动向。

  三、营销措施

  1、更新观念,细分市场,积极探索高考市场需求

  前期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对所有大中专院校进行分类调查,求证是否国办高校普遍注重学校的品牌意识、发展规模和学生素质;民办高校注重招生数量,讲求经济效益和广告回报率。宣传对民办大学以发寄招生简章为主,要简单适用;国办大学以档次相对较高的“秦皇岛版招生与报考”本册式中邮专送广告宣传册为主进行业务营销。

  2、以发行对象和发行方式为宣传重点进行业务营销

  高考面对的主要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招生信息怎样到达学生的手中,高校的知名度怎样得到提升,数据库的选择最为重要,全省高中的校长,教务处主任,高三班主任,高三班班长,学习委员为主要邮寄对象。

  3、“秦皇岛版招生与考试本册式中邮专送广告”采取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营销策略

  4、 民办大学以发寄招生简章为主,简单适用

【项目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项目实施方案11-16

项目实施方案12-11

项目实施方案【经典】05-19

养殖项目实施方案05-17

软件项目实施方案05-16

项目组织实施方案11-14

项目工程实施方案11-11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07-25

项目实施方案范本07-14